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 > 内容页
“我为熊猫狂”:被笃信的谣言,被围攻的科普 环球滚动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间:2023-06-11 17:38:23

国内资深专家、被称为“熊猫之父”的胡锦矗生前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的采访时提到,“圈养大熊猫的好处,就是人工繁育成功后,人不从野外抓了,再加上栖息地保护和反盗猎,野外种群就上去了。”

当然,近亲繁殖、基因疾病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圈养熊猫。比如不会爬树的网红大熊猫“花花”,就可能很难在野外生存,会被熊猫妈妈抛弃。作为科研人员,王放觉得,如果在圈养状态下加强科研,更加了解野外大熊猫面临的疾病和生理生化状况,然后在某一个关键的时间点,控制圈养的规模,增加野外放归的力度,才是圈养最终的目的——支持大熊猫野生种群的恢复。

人类的意志左右着熊猫种群的命运,这是不争的事实,动物园乃至人类存在“原罪”的观点也由此出现。科普博主“楼长”谈了自己的理解,“我们保护野生动物,本质上是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因为是在保护资源,所以维护种群要高于维护个体,我们需要修复熊猫凋落的种群。”

王放觉得,近期的熊猫热和自己所处的野生动物保护世界仿佛是平行的,人们爱动物园中的熊猫明星,但并不了解野生熊猫的生存状态。“野外的大熊猫是一种矫健的、充满野性生命力的大熊,跋山涉水,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圈养的懒洋洋的大熊猫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

王放从2005年到2014年的时间里,在大熊猫栖息地进行研究工作,他一共见过三次野生大熊猫,这三次加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两分钟。他只能靠大熊猫啃过的竹子、粪便,和竹林那头熊猫的撕咬、山谷中的吼叫,来确定它的踪迹,或者隔着山谷和一只“嗯嗯”叫着的大熊猫短暂“对话”。但对他来说,那才是自然界中动物和人的相处应该有的状态——彼此知道彼此的存在,但互不打扰。

王放希望,熊猫粉丝能把热情分一点出来,投到野生大熊猫和过着艰苦生活、拿着微薄工资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身上,去荒野体验一下,真正感受野外大熊猫的生存状态。“如果你见过野外的熊猫,会觉得他们更有魅力,那才是一个物种最自然最自由的状态,你会更尊重它,更敬畏生命,而不是类似于宠物的疼爱。”

眼下,熊猫的热度还在烧着。北京动物园的玻璃墙外,很多主播每天占据着最佳位置,直播萌兰“整活”,萌兰出镜的时间段也成为主播们打赏最多、流量最大的时间段。

5月29日,丫丫结束了一个月的隔离检疫,北京动物园透露,丫丫需要静养,不再对外展出。在网络上,丫丫仍在被各种标签消费,“受尽苦难20载”、“判若两熊,月增24斤”......

丫丫回国后,邹倩也没有停止呼吁,社交媒体记得她的爱好和使用习惯,信息流依旧为她推送着“旅美大熊猫美香有腹水瘫倒不动”“大熊猫添添下体红肿”的信息。邹倩决定开始守护“美香”,并将自己的账号名改为了“旅美大熊猫美香一家回国”。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