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 > 内容页
热头条丨暑气大涨!许小峰提醒:首个高温日较往年提前应引起关注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23-06-17 13:40:46

6月16日的北京,气温已经突破预报中的39℃,达到39.2℃。


(资料图片)

6月14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高温黄色预警。6月16日,高温预警信号由之前的黄色升级至橙色,达本轮过程高峰。

另外,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6月15日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中暑气象预报,较常年平均首发日期提早13天。根据预报,6月16日白天,北京、天津、河北、辽宁西部、山东中北部、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甘肃西北部等地较易发生中暑事件。其中,北京东南部、天津中西部、山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易发生中暑事件。

这轮高温是何成因?是否具有连续性?怎样适应高温天气?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进行了解读。

许小峰表示,初夏季节天气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冷暖空气不那么频繁地交换,华北地区在暖性高压脊控制下,容易形成下沉气流,在辐射较强时,容易出现高温天气。每年初夏的时候都会出现这种天气,甚至比盛夏时温度还高。

“我们一般将日最高气温达到35℃作为高温日,今年的首个高温日在6月上旬就已出现。”许小峰强调,“上世纪70年代,在北京首日高温出现的平均时间会在6月下旬,进入本世纪以来提前到了6月上旬,从气候演变的视角看,这个提前量是值得关注的,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认识,一个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影响;另一是由于城市快速扩容发展导致的城市热岛效应,两种因素都与人类活动有关。”

许小峰表示,对目前的状况不必过于紧张。此轮高温天气是过程性的,不会持续很久。“从近些年的气候情况看,应还属于正常,高温持续两天,随后会逐渐回落。”

此轮北方地区“暑气大涨”,天气炎热,华北、黄淮及辽宁、内蒙古等地有高温灾害中高风险,用电和能源需求较高,户外活动有发生中暑或热射病的风险。老人、小孩或体质较弱的人群应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外出,同时注意避暑防晒,做好补水降温。

许小峰提醒,高温天气注意防暑降温,除施工场所以外,还应关注交通问题,“今天我就看见一辆汽车因为高温天气在高速公路上爆胎了。”因此,还需加强城市和森林草原防火,做好高温炎热天气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另外,农业也是对天气、气候最敏感的领域,要特别注意防范可能发生的负面影响。

记者 陶野

编辑 李梦涵 校对 赵琳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