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厢,眼科转型不算多顺利。莱美药业与爱尔眼科合作销售阿托品,2022年6月,莱美药业的眼科管线受到新政策直接影响。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出台意味着,最出名的院内制剂“近视神药”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的销售渠道被限。
与友芝友生物合作研眼科类用药销售权,也遭波折。2022年7月,莱美药业公告,公司与武汉友芝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就正在研究开发的眼科类用药Y400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就此终止。友芝友生物承诺对莱美药业进行补偿,未来预计从医药公司获得的关于Y400的销售里程碑款项的20%作为补偿款支付给莱美药业。
一边集采重压、一边转型不利,持续减亏的莱美药业是否仍在负重前行,离真正否极泰来还有多远?
3
并购“后遗症” 入主有新变
梳理往期路径,“买买买”曾是莱美药业的发展秘诀。2009年创业板挂牌上市以来,企业走上密集收购扩张道路。
2010年,莱美药业耗资2.22亿元收购康源制药、禾正制药,2013年又将莱美禾元、金星药业收入囊中,耗资5.40亿元。
考量在于,标的并非一买了之,除了项目成色,后续整合协同、综合赋能更是关键,一旦能力不足、消化不利或环境变化,金瓜可能沦为暗雷。
聚焦莱美药业,借收购康源制药跨入大输液市场,但多年来康源制药基本靠补助为生,金星药业也未摆脱亏损困境。
如此便有了商誉暴雷减值阵痛,从2016年的1.505亿元,一路减至2022年的3294万元。从2019年开始,莱美药业陷入亏损泥潭,品尝了粗放扩张的“后遗症”苦果。
好在2021年初,莱美药业易主广西国资。后者给了莱美药业宝贵支持。如当年包揽莱美药业定增,募资10.84亿元,全部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
及时补流,让莱美药业稳住了基本盘。从上述控费及2023年一季度的营收上涨、货币资金上升看,企业精细化水平亦有可喜改变。
2023年一季度,莱美药业参加了由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组织开展的第八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投标工作,产品氨甲环酸注射液中选。
这些利好,都为莱美药业加速转型打下基础,企业转型从非易事,需如烹小鲜、徐徐图之。
但行业改革的加速推进,也意味着战事越发白刃,留给莱美药业的时间多也不多。还需更精准更高效些。
本文为首财原创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