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 > 内容页
当前热门:出野外还得带娃的女科学家,有职业前途吗?
来源:科普中国网     时间:2023-04-17 17:42:15

至于那些繁冗的规定,与偏远实地情况不配套,大学就应当重新评估其合理性,果断地把钱投给实地工作站、野外交通工具和野外管理岗位,投资基础设施,提升科考产出量,减少PI在管理上花费的时间。衡量学术生产力的标准,一般是经费获取、研究成果发表和引用数量,这就导致短平快的课题比长期项目有优势,也往往被分配以更高的优先级。而这样做是无法激励田野研究的,因为发展一个田野项目要好多年的时间,更何况这些项目里充斥着“对升职没有帮助的任务(non-promotable tasks)”,这就使得在曾经的殖民地国家开展 “空降科学”(parachute science,指发达国家的科学家“空降”发展中国家做田野项目)更加步履维艰,因为PI们缺乏长期的财政支持和后勤支持,以建立起有意义的社区合作关系。

田野研究所需要的支持不仅仅关乎平等,也关乎效率。高校必须认识到,PI们每多花一小时在处理棘手的后勤问题上,就少花一小时在学术上。指望大家熬夜、周末加班来补上科研任务,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在美国,高校向联邦平均收取额外55%的费用,作为校内开展研究的间接成本(indirect costs,指与学术项目相关,但又并非直接用于特定研究的花费,例如建筑维护、图书馆服务、水电供暖、行政服务等成本),而对于在校园外开展的研究,间接成本费率只有前者的一半。但资金变少,并不代表大学就不用支持校外研究了。除了用于研究者出野外时期的子女照料,间接成本还可以用来雇佣项目经理,集中同时管理多个项目,NGO组织就长期使用这样的管理模式。

大学应当重新强调野外经验的重要性,不仅在求职的时候重要,在工作考核时也一样重要。如此,方能促使研究者去领导田野研究。大学还可以修改终身教职的评选标准,当招进来一个活跃的田野研究者时,提前考虑到他/她将需要多少资金来构建长线的田野项目。从体制上做出这类改变,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它还填补了原本缺失的社会支持,能帮助女性和少数族裔群体走上STEM领域的领导之路。

众所周知,“理工女生集合地”(Women in STEM)和“编程女孩计划”(Girls Who Code)致力于改变科学界性别显著不平衡的现象。NSF的“2022-2026年度计划”的四个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多样化的科学工作者,预计会让STEM领域的女性数量翻倍,让黑人、西班牙裔、印第安人的数量翻一倍还多,如此,STEM领域的人群比例才能代表美国人口比例。而大学则需要更深刻地认识到以上这些群体在特定的学科领域中面临着额外的阻碍。

选择一个能多陪陪家人的岗位,或者选一个不用操心管理的岗位,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当你选来选去,却发现你只有这一个选项。在田野研究的领域中,那些刚刚开启职业生涯的研究人员、女性科研工作者、少数族裔研究者,当他们想要挑起大梁的时候,受困于学术界的结构性压迫,无法平衡工作和生活,不得不在职业前途和生活需求之间二选一,这最终将导致我们的领域错过许多本应激动人心的田野发现。通过改善对田野工作的资助模式,高校不仅可以让田野研究的领导者多元化,还能打破田野研究的“空降科学”模式,强化对学生的学术训练,最大化提升师资队伍的生产效率。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