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四十万年以前,南召猿人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七千年以前的三皇时期,先民们在南阳序山脚下定居,这里出现了村落和房屋,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业等。四千多年前的唐虞时期,炎帝神农氏十五世孙伯夷之子在吕地封侯,中华吕氏由此得姓。三千多年前的夏朝,南阳成为夏人聚居之地,邓州成为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当时天下有九州,南阳属豫州之地,从夏朝一直到汉朝,南阳人一直以夏人自居。到商朝时,商王武丁把其子封在南阳,称为“苑侯”,古时苑通宛,宛城的称呼由此得来。
此时南阳是豫州和荆州的结合地带,被视为商王朝最南端的领土。西周时期,丹阳(今淅川境内)成为中国楚文化的摇篮。周代天子非常重视这片富庶的土地,曾分封了申、吕、谢、曾等诸侯国。西周宣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827年到公元前782年,南阳成为申伯国的都城所在地,南阳2800年的建城史从此拉开了帷幕。东周时期,周平王被其舅父扶持在申国(今南阳市宛城区金华乡)即天子位,后来才迁都洛邑。春秋时期,楚国灭了申国,在此设宛邑。公元前303年,齐、韩、魏三国趁着秦、楚丹阳之战争夺宛地,最终南阳被韩国占领,改称为宛。
到战国时期开始,就有了南阳之称,当时南阳宛地是全国著名的冶铁中心,秦昭襄王35年(公元前272年)初设置南阳郡。在春秋战国时期,南阳已成为全国八大都会之一,开始使用铁器,冶铁、蚕丝等手工业和商业都很发达,特别是铸铜业发展迅速,工艺水平非常高。
秦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迁不轨之民于南阳”,是指被灭六国中的不臣服秦始皇的人,不轨之民中包含贵族、官员、富商、作坊主、手工业者。大迁徙为南阳带来了人才、资金、经商理念、先进技术,改变了南阳的经济面貌,使六国富豪和擅长经营的商人及手工业者云集南阳,促进了南阳经济的发展,尤其冶铁业发达,成为全国冶铁中心之一。南阳郡交通便利、商贾云集、工商业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成为秦时大郡。
到了西汉,南阳成了全国有名的六大都会之一,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起兵于南阳,其所依靠的二十八星宿和三百六十五名功臣大多来自于南阳。故东汉王朝建立后,南阳成为陪都,成为仅次于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皇亲贵戚云集,并且有了南都、帝乡之称。这是南阳历史上的最鼎盛的时期。南阳四圣中的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都生活在东汉时期的南阳。
唐代时期,经过贞观、开元之治,南阳农业兴旺,工商业繁荣。李白在《南都行》中用:“邀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的诗句描写了南阳城的繁华。但是“安史之乱”再一次把南阳拖入战争的漩涡,南阳遭受了又一次的浩劫。宋代时南阳手工业和农业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北宋和南宋时期,南阳为南阳县,归邓州管辖。元代设立南阳府。南阳经济又开始恢复。明朝时期,沿用元朝建制,宛城仍是南阳府。清朝时期,在明朝建制的基础上,大力辟建驿站,当时的宛城驿,陆路驿道与水路码头相接,有“南船北马”之称,南阳成了豫西南的经济中心。但清朝末年京汉铁路开通后后,南阳失去了交通优势,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民国时期,1914年南阳改为南阳县。建国初期南阳设立行政督查专属,管辖包括泌阳在内的十二个县。1994年设立地级南阳市,南阳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现在的南阳更是处于全新的、高速的发展时期。
上一篇:灯泡简笔画涂色可打印_灯泡简笔画
下一篇:Neovim插件推荐&配置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