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出人意料”宣布年内首次降准。央行表示,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
(资料图片)
分析认为,本次降准预计释放6000亿元中长期资金,将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未来,我国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存在继续降准的可能性。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降准释放低成本长期限流动性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不少人对本次降准的直观感受。例如,诺安基金表示,与此前相关会议提前“预告”降准不同,此轮降准的时间点超出市场普遍预期。
央行为何选在此时宣布降准?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一方面是因为1月、2月国内信贷强劲扩张,部分银行长期流动性偏紧,央行需要通过降准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相配合,释放长期限流动性;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处于恢复阶段,货币政策要适度靠前发力。
无独有偶,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全国两会后就降准,不仅体现了政策‘有力’,而且体现了政策尽早发力,有利于经济开好局起好步,稳固年初以来的良好恢复势头,改善预期提振信心。”
至于降准原因,周茂华认为,目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国内消费和需求恢复需要适度货币环境支持;同时,央行通过降准意在向银行体系释放低成本、长期限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新兴领域支持力度,优化信贷结构,促进消费和内需加快恢复。
此外,近期硅谷银行、瑞信等部分境外金融机构风险逐步暴露,引发市场对全球金融脆弱性的担忧。受此影响,国内资金市场出现一定的恐慌情绪,资金面小幅收紧。“此次降准可能也是为了预防海外风险的传导。”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说,当前全球金融局势仍比较动荡,通过此次降准预先释放流动性,可以保持金融系统流动性合理充裕。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认为,降低金融机构持续上升的资金成本压力也是本次降准的意图之一。“人民币存款增速大幅上升,目前已达到12.4%高位,超额储蓄加重了银行负债端压力,降准所释放的法定准备金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银行资金成本压力。”
稳定预期 提振信心
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
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是市场对本次降准的一致看法。“央行此时释放降准积极信号,利于缓解市场紧张情绪;同时适度增加市场流动性供给,预防国内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风险,保障国内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王运金说。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