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和心理有关。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身医学科医师刘晓云认为,老年人生活方式的兴起与“慢生活”理念的普及有关,“现在精神老年人也是一个比较热的词,不过我认为这只是一部分人,并不是说所有年轻人都是这样的。”刘晓云表示,“这种生活方式的兴起也和部分年轻人希望能放慢自己生活的脚步,好好享受生活的观念有关系。”
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和工作压力中,选择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未尝不是一种保持情绪内核稳定,调节疏导自我心理的方式,“有的人面对压力会选择换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比如说打太极拳啊,跳广场舞啊或者说去徒步旅行,这都不能说这个人心态是老的,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刘晓云认为,放慢脚步也是一种对焦虑自我调节的方式,“运动就是情绪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
这几天“跑步的多巴胺仅次于谈恋爱”的词条还上了微博热搜,引起了众多网友的讨论,刘晓云从心身医学角度来看,运动确实能够达到让人愉悦的效果,“高强度的运动会促使人脑释放内啡肽,内啡肽也被人称作喜悦的激素,所以跑步等高强度的运动就会让人感觉很愉悦。”但老年人的运动爱好似乎不太一样,不管是太极拳还是八段锦,这些传统养身体育项目的动作看着都挺慢悠悠的,为啥也能让人觉得很快乐?刘晓云认为主要是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运动方面,“看似轻柔的动作其实运动的量不一定小,比如太极拳,你看着好像没什么力度,但是体能消耗是不小的,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刺激内啡肽的产生,令人快乐。”第二是社交心理层面,“太极拳、广场舞这些运动很多都是一群人在一起,在团体社交中可以感受到周围人的支持,其实也能缓释焦虑。”第三是音乐,传统养身体育运动往往都伴随有节奏的轻柔音乐,“现在有一种缓解焦虑的音乐疗法与此类似,通过音乐来调节精神,这种调节对于我们身体内分泌也有很多帮助。”
生活方式不被定义,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有年轻人选择打太极、跳广场舞,有老年人在网上5G冲浪、剪短视频玩梗让不少年轻人都能甘拜下风,“现在时代发展很快,以前很多老年人可能退休后生活比较单调,现在老年人生活也丰富起来。相对的,年轻人在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时,选择一种比较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保护的措施。”
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大众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包容度也越来越高,“现在没有说一个年龄段必须要过某种类型的生活方式,不要用年龄去界定,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包容多元的生活方式,也丰富自己的生活选择,合适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