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争端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
2012年是中国周边地区海上争端的集中爆发年,中菲的黄岩岛对峙、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争端、韩日之间的独岛(竹岛)争端、日俄之间的北方四岛(南千岛群岛)问题纷争相继发生,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升级。其中,与中国相关的海上争端尤其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中国周边海上争端的新特征
2012年,中国周边的海上争端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联动性,二是中国海洋政策的转折性,即从韬光养晦转向主动作为。
南北联动性
2012年,中国周边海上争端呈现出较强的对抗性。黄岩岛对峙持续的时间长,而钓鱼岛争端的激烈程度也达到了2012年4月10日,中国渔船进入我黄岩岛附近海域躲避恶劣天气,突然有菲律宾海军炮艇出现,骚扰中国渔船。图为菲海军持枪登上中国渔船。历史新高点,日本试图将钓鱼岛“国有化”,而中国则抓住时机,推动了对钓鱼岛的实际管理。截至2012年11月底,仅中国海监船该年度进入钓鱼岛12海里内执法就多达34次,12月,中国海监飞机首次抵达钓鱼岛领空,开启了对钓鱼岛的海空立体巡航,维权力度从未如此强硬。
在黄岩岛对峙中,中菲两国执法船只近身对抗,这种直接的、地理空间上的据点对峙,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大大增加了冲突升级的概率。其结果是,中国成功地实现了在黄岩岛海域的攻防转换,获得了对岛礁及其附属海域的实际控制权,致使菲律宾在中沙群岛遭受了近年来最大的挫败。
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已经成为横亘在中日两国间进行和平合作的最大障碍。2010年是钓鱼岛主权争端升级的转折年,而2012年则集中展现了中日关于二战后国际秩序合法性的争论,钓鱼岛事件已被上升至国际秩序的高度。时至2013年初,随着中日双方空中对峙的加强,钓鱼岛争端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菲律宾、日本与中国在南、东两个方向发生海上争端并非偶然,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联动性。两次争端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区域,但日本和菲律宾的共同目的都在于抗衡中国的崛起,最大限度地抢占有争议的岛礁和海域,并利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联合起来对中国形成制约。
日、菲都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坚定盟友,在争端发生前,日菲合作的紧密度已经有明显加强,日本不仅主动出资帮助菲律宾强化南海警备,还打算帮助菲律宾训练沿海警备部队,与菲律宾建立有关南海问题的情报交换机制。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石油消耗与日俱增,进口连年扩大,对外石油依存度逐步提高,随之而来的石油供需矛盾和石油安全问题也日益显著。本文分析我国当前石油安全形势,提出强化我国石油安全的对策。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