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叶诗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18日下午,湖州市委举行“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的主题为“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奋力打造美丽中国集成之地浓缩之地经典之地”。湖州市委书记陈浩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副书记、市长洪湖鹏回答相关提问。
发布会现场 共享联盟·湖州 张剑 摄
20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湖州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了一条逐绿前行、因绿而兴、绿满金生、以绿惠民的特色发展之路。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422.5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3850亿元、增长超过8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0.2万美元跃升至1.68万美元、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8.6亿元跃升至387.3亿元、增长近20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388元增加到7100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052元增加到44112元,分别增长5倍和8倍,收入倍差从2.25:1缩小到1.61:1。
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湖州持续打开高质量发展的“八条通道”,持续推动了城市的系统蝶变:
持续打开了全域美丽的“跃升通道”
20年来,湖州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建设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实现了美丽浙江考核“十一连优”,“五水共治”九夺大禹鼎、并蝉联金鼎,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居全国同类城市第1名,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8年上升,先后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区县全覆盖的地市、全球唯一的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今天的湖州,从局部美到全域美、从生态美到生活美、从形态美到气质美,正在呈现一个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美湖州。
持续打开了产业发展的“转型通道”
20年来,湖州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打造以南太湖新区、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为龙头的“2+8”高能级平台和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半导体及光电、生物医药等8大新兴产业链,规上工业增加值从2002年的107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1325亿元、增长超12倍。今天的湖州,平台能级加速提升、产业层次加速提档、动能转换加速提效,产业的“含绿量”越来越足、“含金量”越来越高。
持续打开了改革开放的“赋能通道”
20年来,湖州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和独特区位优势,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特别是纵深推进“停不下来的改革”,绿色金融、农村“三块地”、工业碳效码、竹林碳汇等重大改革领跑全国。纵深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02年的73.4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1629.6亿元、增长近22倍。纵深推进现代化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打造“369”交通圈,到2024年将实现30分钟到上海、60分钟到长三角各主要地市、90分钟到长三角所有地市。今天的湖州,动力十足、活力四射,正在迈向长三角的发展高地。[page]
持续打开了创新驱动的“裂变通道”
20年来,湖州坚持创新强市不动摇,持续释放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特别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莫干山高新区成为国家级高新区,德清、长兴、安吉3个县均被列为国家创新型县,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从2002年的10家增长到2022年的1615家,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成功落户,西塞科学谷顺利开园,成为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今天的湖州,积蓄的爆发力与日俱增,科技创新的裂变效应不断显现。
持续打开了双向奔赴的“创业通道”
20年来,湖州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全力促进“两个健康”。特别是去年以来,坚持把企业家的呼声作为工作第一信号、把企业家的关切作为工作第一视角、把企业家的认可作为工作第一标准,专门设立“民营企业家节”,开设“湖商通”营商环境投诉专线,常态化举办“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在民营企业家中定期评选“奋斗者”“贡献者”,全力打造“企业最有感”的营商环境。大力聚引优秀青年来湖州创新创业,连续15年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去年全市青年发展指数居全省第2位。今天的湖州,高端项目、高端人才、高端要素纷至沓来,已经成为一方创新创业热土。
持续打开了优秀文化的“复兴通道”
20年来,湖州依托5000年文明史、近2300年建置史的深厚人文底蕴,以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牵引,加快打造文化强市。特别是传承弘扬悠久历史文脉,形成了太湖溇港、桑基鱼塘、大运河、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和制茶技艺等5张世界文化遗产金名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国率先、全省首个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市县全覆盖的地市。大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去年全市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290亿元,德清、长兴、安吉三县连续5年列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前10位。今天的湖州,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正在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内驱力。
持续打开了共建共享的“富民通道”
20年来,湖州始终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特别是每年把新增财力的2/3用于改善民生,去年人均预期寿命达82.2岁、比2002年提高6.5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5.6%提高到67.9%,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连续多年居全省前3位。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镇化率从2002年的28.1%提高到2022年的66.4%,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连续6年居全省首位,成为全国第2个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地市,被列为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一体推进平安湖州、法治湖州建设,已连续16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市”。今天的湖州,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再现了“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美好意境。[page]
持续打开了奋斗有我的“争先通道”
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组织创强、队伍创优、全域提升、全面过硬,营造了勤廉并重干事业的浓厚氛围。特别是去年以来,持续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扎实推进区县比贡献、部门比服务、镇街比实绩、企业比发展、干部比担当、群众比风尚、村社比共富,推动全市上下知重负重、知难克难、知短补短、知新创新,争当最中国的党员干部、最中国的企业家、最中国的人民群众。今天的湖州,人人都在闻风而动、时时都在赛马比拼、处处都在发生变化,“实干争先、奋斗有我”已经成为湖州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标识。
【潮新闻+】
发布会上,记者朋友们还对湖州发展提出了不少问题,来听听陈浩书记、洪湖鹏市长是如何回答的。
共享联盟·湖州 张剑 摄
问题一:“八八战略”是省域发展的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对全省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刚才,陈书记介绍了“八八战略”20年来湖州的创新实践和发展成就,请问“八八战略”引领湖州精彩蝶变带来了哪些启示?
陈浩:20年来,“八八战略”深刻改变了湖州,推动湖州大地发生了全方位、深层次、系统性的精彩蝶变,带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5条:
一是必须坚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20年来湖州的每一处变化、每一点进步、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的把脉定向、精准指导。我们深刻感悟到,定力是最大的努力,坚持是最快的脚步,我们只有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奋勇前进,才能勇敢立潮头、永远立潮头,湖州的各项事业才能行稳致远、无往而不胜。
二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方法”。“八八战略”不是管一时、管一域的,而是管全局、管长远的。这些年,正是因为我们全方位践行“八八战略”,才催生了湖州大地的系统性蝶变。我们深刻感悟到,只有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才能在多目标平衡中找到最优解。
三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本世纪初的湖州,当时也面临“先天的不足”“成长的烦恼”“转型的阵痛”。“八八战略”指引湖州找到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金光大道。我们深刻感悟到,只有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日日做功、久久为功,才能闯出特色化发展、差异化崛起的新天地。
四是必须坚持“扬长补短、重在补短”。“八八战略”的核心和精髓,就是蕴含其中的优势论。20年来,湖州正是充分发挥自然生态、区位交通、城乡均衡等比较优势,扎实做好扬长补短的文章,才有了今天向上向好的态势。我们深刻感悟到,长板决定特色,短板决定位置,我们只有持之以恒地扬长补短,才能实现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page]
五是必须坚持“党群同心、心心相印”。“八八战略”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20年来,我们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我们深刻感悟到,只有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真心实意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才能不断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伟力。
问题二:我们关注到,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举行。请问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湖州的“两山”实践经历了怎么样一个过程?面向未来,湖州将如何进一步擦亮“两山”理念诞生地的金字招牌?
陈浩:“八八战略”在湖州的生动实践,最综合、最集中的体现就是我们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湖州走过的“两山”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率先探索实践阶段。就是2005年到2015年,我们以总书记首次提出“两山”理念为起点,率先探索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二是主动聚焦拓展阶段。就是2015年到2020年,我们以“两山”理念提出10周年为新起点,着力打响“两山”品牌、放大生态红利,巩固和提升了“两山”理念诞生地的地位。三是全量提升呈现阶段。就是2020年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湖州考察为标志,我们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提出了要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努力成为美丽中国的集成之地、浓缩之地、经典之地。这三个阶段是认识升华、实践深化、更高追求的迭代演进。
面向未来,我们要聚焦进一步擦亮“两山”理念诞生地的金字招牌,努力成为“五个典范”:一是努力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典范,二是努力成为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典范,三是努力成为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典范,四是努力成为推动绿色共富示范先行的典范,五是努力成为实现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典范。具体将从四个方面来发力:一是重“全量”。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我们要努力做到“六个全量”,也就是全量试点都拥有、全量考核都争优、全量体系都健全、全量情况都掌握、全量问题都直面、全量标准都提升,以此来打造更多的标志性成果。二是重“补短”。我们将对标“五个典范”的要求,清醒认识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存在的不足,坚持目标引领、差距管理、过程控制,持续开展扬长补短集中攻坚,不断提升湖州生态文明的成色。三是重“转化”。我们将在护好绿色本底、生态家底的基础上,全力推动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让湖州的好山好水不断催生出新的生态红利、生态福利。四是重“担当”。我们将自觉扛起向全世界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使命,加快建设全球唯一的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努力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好地走向国际、影响世界、造福全人类,为全球提供生态治理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作出湖州新的更大贡献。[page]
问题三:“八八战略”明确指出要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请问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加快打造湖州版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这些年湖州有哪些措施和成效?
洪湖鹏:制造强,则经济强。应该讲,20年来,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湖州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绿色智造为主线,高水平推进制造强市建设,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4倍,达到6703.6亿元,成为唯一以绿色智造为主题的全国试点示范城市,先后2次被国务院评为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列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7位、中国数字城市百强第39位,夺得首批“浙江制造天工鼎”。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深顶层设计,引领产业发展。始终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兴市、制造强市,制定实施专项规划,每个时期结合实际明确产业主攻方向。“十四五”以来,在“4210”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上,聚焦打造半导体及光电、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物医药等八大新兴产业链,创新实施“链长+链主”闭环推进机制。下辖区县全部入围浙江省工业强县,入选省级“新星”产业群6个,数量全省第1,获批全国首个县域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二是做强绿色智造,推动产业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近十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提高15.8、40.2和10.3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八大新兴产业链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比重33.1%,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另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实施工业全域有机更新,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近五年来,累计创建国家绿色工厂56家、全省第2,建成省级“未来工厂”5家、全省第3。2022年,规上工业亩均税收32.4万元、全省第4。
三是做实招大育强,夯实产业根基。扎实推进“十百千万”重大项目攻坚行动,系统重塑招商引资体系、机制和打法,创新实施“基金+股权+项目”专业化招商等模式。去年新引进3亿元以上项目323个,吉利高端纯电车型、方正电机、卫蓝固态电池等百亿级项目成功落户,今年上半年招引的八大新兴产业链项目占比较去年全年提升10.7个百分点。全面实施“金象金牛”“凤凰行动”“专精特新”“小微成长”等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各类市场主体突破50万户,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02家,上市公司56家。
四是做优营商环境,激发产业活力。打好促进“两个健康”系列组合拳,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运用好每周三“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等机制,今年上半年先后排摸解决实际问题3952个。持续强化政策集成供给,特别是抗疫三年以来,第一时间顶格落实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每年为企业减负200亿元以上。全面加强要素保障,近五年,每年新供工业用地均超1万亩,今年上半年本外币贷款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增速全省第1,总规模超50亿元的省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产业基金落户湖州。[page]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加快构建以绿色智造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市建设,为全省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作出更大贡献。
问题四: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把“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八八战略”重要内容。当前,全省正在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加快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请问湖州在推进创新发展强市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
洪湖鹏: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湖州作出“大力推进科技强市,努力构建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牢记嘱托,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深入实施创新发展强市战略,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国务院批复我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落地运行,列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第29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第30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县、国家创新型县实现全覆盖,研发投入强度从2002年的0.29%提高到2022年的3.3%,全省第3。重点做了三篇文章:
一是坚持生态理念,做好特色创新的文章。充分发挥G60科创走廊、宁杭生态经济带、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和环太湖科创圈交汇叠加的战略优势,坚持在“好风景”中布局高端科创载体,率先发展创谷经济。“十四五”以来我们启动实施“五谷丰登”计划,累计引进科创项目63个、集聚人才1.02万名,其中首位谷西塞科学谷建设进入全面加速期,在湖州高铁枢纽66平方公里范围内布局实验室、高校院所、创新街区和产业平台,累计聚引科研项目28个,成为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着力打造高能级高新园区,全市现有国家级高新区1家,省级高新区实现区县全覆盖。
二是强化一体融合,做好产业创新的文章。坚持“产业+科技+人才+教育”一体推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人才链。大力发展研究院经济,与国内“双一流”高校等合作共建,累计引进新型研发机构51家,浙大湖州研究院、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集聚各类人才1342名,孵化和引进产业化项目62个。聚焦半导体及光电等八大新兴产业链培育,每条链布局1个高能级科创平台,推动在湖高校学科优化和内涵提升。纵深推进科技型企业“双倍增两转化”等行动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65.7%,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1615家、2696家和6830家。持续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1113”招才引智等系列工程,打造“青创新城”,全市人才总量突破90万人,新入选省“鲲鹏行动”顶尖人才和国家引才计划取得历史性突破。[page]
三是突出改革赋能,做好机制创新的文章。坚持以最强政策供给和制度供给营造最优“双创”生态,迭代出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56条”、“人才新政4.0”等政策措施,成立长三角首家人才发展集团,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探索破除校企壁垒、产教分割,创新实施“南太湖学者”双聘引才计划,实现创业圈、学术圈和科技圈无缝衔接。创新“揭榜挂帅”“赛马制”,实现全市90%以上的R&D经费支出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专利来自企业,90%以上的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流向企业。推进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国家级试点示范,成立全省首家科技发展集团,全市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7.9件,全省第2。
下一步,湖州将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建立完善以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打造长三角科创枢纽城市和全国人才创新创业理想城市。
问题五:我们注意到,湖州开展的“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央视焦点访谈为湖州“小事办实,实事办好”的做法点赞。请问,湖州是如何用好主题实践这一总载体总抓手,让广大企业家和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陈浩:我们感到,“八八战略”蕴含着深厚的民生情怀。我们谋划开展“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最根本的就是要让341万湖州老百姓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工作中,我们坚持用心用情用力答好惠企惠民这道“必答题”。这里,我想通过3个事例,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做法:
一是“小题大做”。今年4月,我们的全媒体监督《看见》栏目曝光了城市小区毁绿停车的问题,相关单位立即行动,改造新建了300多个生态停车位,而且深挖问题根源,推动市人大抓紧出台《车辆停放管理条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长效解决“停车难”问题。我们感到,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只有坚持“小题大做”,从根源上去拔除群众眼中的“刺”,才能在群众心中种下信任的种子。
二是“大题小做”。在今年的政企恳谈会上,有多家新能源企业提出“希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沟通合作”,这是事关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接到企业诉求后,我们从具体操作层面入手,第一时间邀请了全国200多家企业参加产业链对接会,及时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详细规划,推动20多家企业与吉利汽车等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我们感到,对事关全局的大事,只有把措施落小落细落实,才能真正破题。
三是“旧题新做”。今年3月份,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老旧小区不同程度存在着停车难、楼道灯不亮、道路坑坑洼洼等通病。对这些老问题,我们采取整合资源、集中攻坚、市领导领衔督办、市民观察团监督等方式,推动了752个老旧小区环境整治提升。这件事给我们的启发很大,对那些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旧疴顽疾,只有真重视、真创新、真攻坚,才能啃下硬骨头、赢得百姓心。[page]
“小题大做”“大题小做”“旧题新做”,是湖州党员干部把“小事办实,实事办好”的生动写照。我们将继续以闻风而动的作风,努力让每一个社情民意都被关注、每一个百姓期待都被重视、每一个民生问题都被解决,使湖州成为一座最具民生温度的城市。
问题六:作为长三角中心区27座城市之一,近年来湖州迎来了产业跃升和城市蝶变,正加速从长三角地理中心向发展中心迈进。请问湖州是如何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开放提升,有哪些具体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洪湖鹏: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积极倡导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把“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并指示湖州“在这方面应该当好排头兵”。20年来,我们始终牢记嘱托,强化战略意识和主力意识,发挥比较优势,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坚持全市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加快推动湖州从长三角地理中心向发展高地转变,全力打造“双循环”区域重要战略支点。重点抓了四件事:
一是坚持主力定位,在全域融入上持续发力。坚持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湖州的最大机遇,强化全市“一盘棋”,在规划、交通、产业、科创、平台、人才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充分对接,主动加强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各大城市全方位合作,全面对接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湖州被纳入上海“1+8”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成为G60科创走廊重要节点城市、唯一全域被纳入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地市。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等先后在我市举行,湖州的开放格局全面拓展。
二是坚持交通先行,在枢纽构筑上持续发力。以高水平交通强市建设为抓手,系统构建接沪融杭、承苏启皖的快速交通体系。20年来,线网规模由2782公里跃升至9738公里,先后迈入高速公路时代、高铁时代,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铁、通高速,相继建成高铁3条、高速公路6条,3条铁路同时在建,形成了与周边主要城市的“1小时交通圈”和市域“半小时交通圈”,特别是明年沪苏湖高铁通车后,到上海虹桥只要30分钟,湖州将形成“十字型”大通道,长三角金西翼枢纽城市的格局地位日益凸显。
三是坚持平台赋能,在畅通循环上持续发力。始终以大产业大平台推动大建设大合作,全面实施“2+8”平台综合实力五年倍增行动,推动各平台与国内头部园区运营主体合作共建,深化产业和科创协同。南太湖新区获批成为全省首批四新区之一,入选全省首批高能级战略平台培育名单。在一市三省毗邻区域发起共建“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实体化运作。在上海设立湖州驻沪苏招商引才中心,发挥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等开放平台的导流作用,2002-2022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03.1亿美元,年出口额突破千亿元大关。[page]
四是坚持便利共享,在“双城”打造上持续发力。秉持不破行政隶属,但要打破行政壁垒的原则,创新打好“低成本创业之城、高品质生活之城”系列组合拳,推进长三角居民服务“一卡通”,积极探索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与长三角41个城市实现电子证照跨省共享互认,45项企业服务和68项个人服务“一网通办”,长三角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全覆盖,牵头打造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州省外游客超85%来自上海等长三角城市。
下一步,我们将以深入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为牵引,在全方位融入一体化中争当主力主角,加快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为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问题七: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湖州是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请问湖州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取得了哪些成就?下一步如何在新起点上高水平建设和美乡村?
陈浩:湖州的美丽乡村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04年,我们就承办了全省首次“千万工程”现场会;2008年,我们在全国率先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这些年,我们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坚持环境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生活美“五美联动”,已率先实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全覆盖,获得全省唯一的乡村振兴工作国务院督查激励。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州安吉考察时,对湖州的美丽乡村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具体成果,主要有这么四个方面:一是“村村都有好风景”。我们全市有914个村,有的村在山里、有的村水网密布、有的村是千年古村,我们把每个村都当作一个盆景来打造,绘就了“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域一风光”的美丽画卷。二是“处处孕育新经济”。前几年,我们德清的“洋家乐”、长兴的“上海村”、安吉的“亲子游”都很有名。这几年,我们在乡村经营上又有了新的迭代提升,乡村音乐节、户外露营、“数字游民”、“青来集”等新业态,已经像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比如,安吉梅溪红庙村的“深蓝1号咖啡”,今年“五一”长假期间最高单日销量达到5000多杯,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三是“人人参与微治理”。我们认为,群众不仅是基层治理的受益者,也是不可缺席的参与者。我们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培育形成了“德清嫂”“平安大姐”“老兵驿站”等一批群防群治品牌。2018年4月,乡村治理“余村经验”得到了总书记批示肯定。四是“年年提升影响力”。我们已经连续两年承办海峡两岸乡村发展论坛,今年将连续第6年承办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莫干山会议,共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同时,我们正在持续向全国各地输出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比如,安吉鲁家村以生态资源入股的经验,已经推广到了全国100多个村。[page]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推动新时代“千万工程”再认识、再出发、再深化,通过抓好“五个高”,不断开辟和美乡村建设的新境界:一是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发展,通过片区化、组团式规划布局,以点带面推进和美乡村开发建设;二是以高质量产业夯实基底,扎实做好农业“接二连三”的文章,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三是以高标准追求强村富民,深入实施新一轮“强村计划”,以大带小、以强带弱,力争到2027年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四是以高水平文明弘扬新风,在“富口袋”“鼓腰包”同时,进一步让乡村文明浸润乡土、让乡村文化滋养乡情,使农村成为精神富有的家园。五是以高效能机制保障落实,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进一步绘好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幸福画卷。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